如今70、80、90后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主導人群,70后事業已經穩步發展,可能還有出在巔峰期的,還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計劃退休生活;
80后一邊感慨初老的來臨,一邊拼命養家糊口,大部分已經成為中流砥柱;
90后已經帶著半成熟的步伐游走于職場中,嫻熟老練的相信也還是有一小撮的。
都說五歲一代溝,要是讓這三代人住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火花,不得而知!這些人群由于性格與生活方式不一樣,首先對于家的裝修理念就會不一樣。
今天,我們一起來分享一個“90后”的裝修初體驗!
90后講究個性主義,從小在電子產品中成長,思維跳躍活潑,“顏值高么,有趣么,不會跟別人撞款吧”。更喜歡好看又好玩的裝修。
個性化定制就是90后對自己裝修的要求,大到房子的整體布局,小到衛生間水龍頭的造型都要跟自己的審美相匹配,也就是我喜歡什么就做成什么樣,醬紫我才住的嗨森。
一個90后裝修“小白”是如何接觸、挑選家具品牌的?
在挑選過程中最看重的要素是什么?
購買體驗如何?
筆者特把自己的一次消費體驗分享在此,以期給一些家居企業提供些許有益的營銷思路。
8090后消費特點
作為一個家居行業媒體從業者,我第一次以消費者的身份體驗了一把定制家居的全流程服務,還是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不清楚的消費常識。頗有種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的意味。
親自購買了一回定制家具,終于有點明白消費者到底想要什么樣的服務,內心真正在意什么了。
雖然僅僅是一個90后的個人經驗,但相信也可以代表一部分都市年輕消費者的需求痛點。
01
最關心報價
定制家居營銷
新房是和朋友一起買的,戶型完全一樣,裝修步伐基本同步。收樓后,定制家居的銷售人員已經通過電話營銷提前接觸了我們。
經推薦,我和家人最終鎖定了幾個大品牌,然后開始去逛賣場。
我們并不是專挑知名品牌店逛,而是不知名的也會逛。只要導購員足夠主動,足夠熱情,都會進店了解。
說來有趣,我們最先關注的不是風格、款式,而是報價。
基本每去一個門店,最關注的就是報價,了解了報價才會有后續溝通。逛一圈賣場下來,我們發現小品牌在報價上并沒有優勢,非但沒有更實惠,有的甚至更貴。
兩相對比,自然傾向價格相當、品牌更大的品牌。
02
計價方式繁瑣
8090后消費特點
關于計價方式,我作為一個半個業內人都嫌太復雜了——名目繁多,方式多樣,看得人眼花繚亂、暈頭轉向。
記得在某知名品牌,導購幫我們算價格,最后她把自己都算暈了,我們自己思路倒還很清晰。
經過這么一出,對那個品牌的好感度無形中就下降了。
可見導購員的專業性也很重要——你自己都沒梳理、消化好,如何完美地推銷給消費者?
03
環保沒太在意
定制家居營銷
經過初步對比產品品質、鄰居口碑、報價,最終我們鎖定了S品牌。
說來奇怪,在挑選品牌的過程中,我們并沒有太多考慮產品環保這一因素。
因為我們總覺得,沒有商家會說自己的產品環保不達標,而作為“外行”的消費者,我們也分不太清,所以最終并沒有十分在意,更關注的反而是產品品質、工藝、價格。
04
風格全憑喜好
8090后消費特點
選定品牌后,門店就安排工作人員上門量尺了。
接著我們就開始挑選樣式和花色。為此,我們跑了好幾個門店,察看實體效果。與此同時也看了多個實體案例圖片。最后我們根據各自喜好,很快敲定了花色。
接下來就是設計方案。
其實逛門店的過程,也是找靈感的過程??炊嗔四憔痛蟾胖雷约合矚g哪種風格了,大有裨益。
05
方案信賴專業
定制家居營銷
在設計產品方案之前,我們都是通過微信跟設計師溝通需求和偏好的。方案初步敲定后,我們受邀到店確認。
在這之前,我們也跟隨家人再次去到新房設想方案落地的效果。最終,在跟設計師面對面溝通時,在設計師的專業指導下,調整了方案。
最終的方案,基本都是設計師在了解需求后給出的,改動不大。在這塊上我們還是很信賴設計師的專業性。
06
安裝十分省心
8090后消費特點
方案確定后,我們基本就很輕松了。大概一個月左右后就接到上門安裝的預約電話。安裝一次到位,落地效果也達到了95%,值得點贊。
后來鄰居來訪,他們覺得我們家的柜體不論是做工還是安裝,都比他們選的那個小品牌精良。我們也參觀了幾個鄰居的家,得出一個結論:“大品牌還是更靠譜?!?/FONT>
看來,果然是一分價錢一份貨。
【小結】
親身經歷后,發現定制家居確實很省心、省時,雖然比成品略貴,但效果出來后很理想,也更時尚。
在挑選的過程中,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價格、可供挑選的花色(尤其是門板)、工藝這三大因素,至于環保、方案,都是大同小異,區別不大。